迎着光,追逐光,成为光
——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分校2021年新年贺词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风雨兼程的2020极不平凡。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准施策,赢得全面脱贫攻坚战;继往开来,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自豪感与自信心。当时间的休止符落在此刻,我们更深刻地感慨:新时代的中国,中国的新时代,像一束耀眼的光,照亮每个人前进的方向。
这一年,迎着光,我们初心不改,坚持“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一年来,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很多变化:师生员工数从691人增加到1268人,班级数从17个增加到31个;总投资2.2亿元的小学部新校区启用,两个校区、比翼齐飞的格局初步形成;各类功能教室和食堂改造完成,校园育人环境更加优越;中学部有了毕业班,新坐标已经清晰可见。
无论校园怎么变,我们“办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初心始终未变。坚守这份初心,我们把安全保障放首位,防疫措施严格落实;“师生健心节”和“心灵SPA”课程,一同编织起心理健康的守护网;消防演练、应急疏散以及学生“自行车驾照”考试等活动的开展,从意识和能力上帮孩子拧紧安全之弦。坚守这份初心,我们把师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师德正负清单”,坚持“师德半月谈”,评选“校园感动人物”,树高标与筑底线并行。坚守这份初心,我们把“质量立校”贯穿工作始终,不仅有学业质量的不断跃升,更有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并在戏剧节、啦啦操、读书演讲、阳光大课间等比赛中均斩获一等奖。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正是有了对这份初心的坚守,“家门口的好学校”才会渐行渐近。
这一年,追逐光,我们立德树人,持续“走五育融合之路”。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环境育人,润德无声:“山语湖”湖光旖旎、“观澜亭”古朴典雅、“清源山”清流飞泻、“会诗桥”诗意盎然,园林景观让教育成了诗化的教育;融合育德,五育并举:面向未来的教育要打破“学习只在课堂”的藩篱,中秋诗会上的“明月清辉”,戏剧舞台上的“皇帝的新装”,英语模联中的“十二国激辩”,模拟法庭上的“南京审判”,珍宝阁里的“文物手工”,美术馆里的“冬友似来”,体育节上的“跑操竞赛”……要想让知识活起来,就要把德行融进去。一场场特色鲜明的学科节活动,让孩子们既走进学科,又跳出学科,在更广袤的生活海洋中踏浪而歌。
为了实现“四个主人”的育人目标,我们还设立了线上团校和“童童参议院”,优化了“学生议事会”“学生校长助理”的运作方式,开展了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相信,给孩子自我管理的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其自主成长的一角。
学无德不立,德无学不实。当孩子们在这里迸发出令人欣喜的成长,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投都是对立德树人最好的注解。
这一年,成为光,我们走出舒适区,努力“做专业上的领跑者”。
播种决定收获。我们怀着同一个梦,澎湃着同一颗心,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铿锵迈步。“同心杯”课堂展评月,我们和“大咖”同台竞技,让研修更具开放性,共开设展评课43节,邀请专家35位。每一次集体研讨,聚焦“一个问题”,进行“三问三答”,开展基本功比赛、备课竞赛和命题大赛,编织凝心聚力的团队,打磨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探问式”研修范式。承办“未来教育”论坛等11次市、区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一年来,全校91名教师在各类教育专业评比中,获得省一等奖2人次,市一等奖1人次,区特等奖2人次,区一等奖12人次;论文获奖或发表83篇;课题或项目立项22项。
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浦外高新还将继续在专业发展上积聚洪荒之力,期待厚积薄发之时。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它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时间也是最公平的鞭策者,当它叩响新一年的大门,2020那所有的平凡或不平凡都会定格为曾经的记忆,汇成涌动的时代大潮,澎湃着2021的新期待——期待我们也能成为一束光,三年栉风沐雨,三年创新不止,三年长歌未央,朗照出属于我们的新坐标。
我们满怀信心走进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