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戒尺,心怀师爱
——“教育惩戒实施困境与理性出路”主题沙龙访谈活动在我校举行
3月20日下午,由南京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江北新区教育与社会保障局承办,南京广电集团教育发展部和我校协办的新时代新教师“教育惩戒实施困境与理性出路”主题沙龙访谈活动在曹禺戏剧社举行。活动邀请了专家学者、特级教师、班主任、以及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从不同角度发表各自看法,共同探讨学习。
整场沙龙分为聚焦:教育惩戒的“法、理、情”;对话:教育本真的回归;点拨:教育惩戒的“价值取向”三个篇章。
聚焦:教育惩戒的“法、理、情”
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胡红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进行解读,让我们明确:教育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江苏省妇联法律顾问、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许利民对教育惩戒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一种基于教育目的的教育行为;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三类由轻到重的教育惩戒方式;四条教育惩戒红线;五个主体的平衡。
对话:教育本真的回归
南京市江北新区六一小学书记张爱英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就“教师惩戒时体罚学生怎么办呢?老师控制不好程度、情绪过于激动怎么办?教师举起高高的戒尺,从此师生关系是否就不对等了呢?”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表示,教育惩戒规则,不光要老师敢用会用,还要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同,这也是教育本真的回归。
在对待教育惩戒问题上,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我校刘光建副校长就本校和班级的做法和大家分享对教育惩戒的认识。他指出,我校的行为规范和班规校纪的相关条款,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议事会的议员提出,对于其中的典型条款,还需要通过学校的模拟法庭研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最后上报教育部门备案形成。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教育惩戒的公平公正,学校每半月举行“师德半月谈”,通过具体的案例、鲜活的例子,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强化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每学期举行师德师风大会,依据《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法规,结合学校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容易触犯的问题,推出“师德正负清单”,让师德师风建设落地生根,由形式化转为常规化、日常化、生活化,保证教师执行教育惩戒时的公平公正。
我校在教育惩戒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性化、弹性化、个性化,如在班级设立“弹性惩戒通知单”进行教育惩戒,学生可以从其中选择“惩戒”方式来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此外学校通过“赏识电话制度”,从学校领导、级部主任、到班主任在每周都会分层次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对学生近阶段在校表现优秀之处提出表扬,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警醒,从源头“遏制”学生的不良行为。
沙龙的最后环节,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桂松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支持、指导、监督,他认为要能营造氛围,加大宣传支持规则的施行,更要各司其职做好指导工作,最重要的是认为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行为,其目的还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者要以爱为起点,以育人为目的。最后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二级巡视员贺承瑶更是对全市教师提出了要能做手握戒尺、心中有爱的“四有”好老师,老师们要能敢用、会用,让教育惩戒有温度、有深度,更要有制度,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