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党建| 党建+学科 创建大中小协同育人——我校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第六届华罗庚数学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校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立足学科育人的基础上,联动学校周边的大学资源,着力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教育建设。
本届“华罗庚数学节”,我校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共同主办。自3月初开赛以来,共历时三周。第一阶段“问道兰溪谷”初赛,七、八年级所有同学参与;第二阶段“问鼎兰山巅”决赛,根据初赛成绩,分赛道分组完成终极建模任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次比赛现场。
TED分享:此刻有数
在本届数学节上,我校数学组邀请南信大数统院杨洲木主任、数统院大三在读,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获得者徐钰蕾同学、研三在读,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薛英健同学,从学科专业和个人学习与创新经历出发,分享了他们的建模故事和对数学更深入本质的思考。
南信大教授、优秀学生代表与我校学生共话学习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真实世界的运转方式。它构建了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诸多大预言模型的底层逻辑离不开数学。在两位同学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以数学建模探求未知的可能,也醉心于他们沉浸于数学世界,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的成就感。
“数学,是一套从公理到定理的逻辑体系”,在杨洲木主任的分享中,我们从牛顿、爱因斯坦到当代统计学家C.R.拉奥,仿若遍历科学史上最璀璨的群星,“希望你们永葆好奇,去探求数学与世界的广大。”
命题:在知识与应用之间,搭个桥
在比赛之初,数学组老师们就基本确定了今年的命题方向:“更加贴近生活,在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围绕这个思路,我校数学组和南信大数统院的老师开始设计决赛命题,经历了多轮“头脑风暴”之后,基于七八年级具体学情和学校生活,在题目细节和合理性方面不断完善,并结合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议题,两个年级最终分别制定了以下命题。
同学们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小组合作,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验证的建模过程,得出一份图文并茂的完整解答。
现场:汽车进操场、数学小游戏、模型动手画……
如果说去年自行车的建模还不“过瘾”,那今年就来测量汽车。决赛当天,24辆汽车开进学校,绕操场一周排开。大型汽车的室内空间就一定比小轿车大吗?用数据说话,测了才知道。拿到一份“校园消防疏散区域平面图”和“通道和楼梯行走速度与人员密度关系图”。请你来挑战一下消防疏散路线如何优化的难题?带上自己的汽车模型,为汽车过弯道问题建模,真实体会课本里所说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问题。跑操中也蕴含数学问题,随着跑操班级增加,选择合适的出口是一个问题,请你来给出一份方案。操场上,来自南信大数统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搭起了“数学游戏台”,数独挑战、飞镖夺魁、圆周率小游戏……很快被同学们围得水泄不通。
3月26日上午,我校举行本次数学学科节颁奖仪式,七八年级两个赛道各决出了两个团体奖、两名特等奖、14名一等奖、28名二等奖、44名三等奖、44名奋进奖以及220名优秀奖。
南信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徐锋华副书记、金叶校长、刘光建副校长、朱文祥副书记、钱宏伟校长助理、教务处徐海燕主任、数学组张婷、刘亚婷、姚洁老师分别为获奖者颁奖。
南信大数统院徐锋华副书记和金叶校长为两位特等奖获得者:七1班田世聪(左二)和八4班印沁昕(左三)同学颁奖。他们的奖品分别是整套露营装备和3D打印机以及南信大提供的文创产品。
正如本届学科节的主题所示:“明数达理,以模启思”。数学模型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当我们深入体会建模的过程,方才意识到,它不仅关于数学知识,还蕴含着深刻的方法与智慧。希望同学们保持着对数学的热爱,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勇敢探索数学世界的星辰大海。未来,我校也将继续深化党建+学科育人的“大中小一体化”实践探索,在主题教育、课程建设、家校社一体化方面更下功夫。